你感冒了到医院就医,知道自己需要花多少钱吗?你去医院做一次体检,清楚都做哪些项目和每项检查的收费标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惑着广大患者。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患者对医院的收费标准、诊疗流程等情况知之甚少,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地位。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以为,目前正在全国医疗系统推行的医疗公开制度给了患者一个明白,掀起了医院曾经神秘的“盖头”。
神秘“盖头”的掀开,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第一个福音是物质层面的,即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医疗信息公开后,市民不仅可以选医生,还可以选医院。大家可以根据媒体公示的各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不同医院治疗同种疾病时的平均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对比等,来决定到哪家医院就诊。这样老百姓看病就有了既放心又实惠的选择。第二个福音是精神层面的,即患者的知情权得到了尊重。患者在对医院各方面信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医时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际是一种知情权的被剥夺。只有信息公开了,患者才能拥有主动的选择权。有了知情权这一前提,患者才能很好地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有效地监督和评价医院的行为。
与此同时,神秘“盖头”的逐步掀开,也让饱受诟病的医院有了两大收获:诚信和压力。
一方面,医疗公开让患者对医院的收费标准等情况了然于胸,本身就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同和赞扬。试想,在医药价格处于“暗箱操作”的状态下,本该10元的药到了患者手里却变成了100元,患者能对你这家医院产生信任感吗?本应吃点普通药品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却非要开成金额高得惊人的“大处方”,患者还会再来你这家医院吗?不管是收费标准,还是医疗质量,抑或是诊疗流程,只要都让患者明明白白,患者怎能对医院不信任呢?
另一方面,医疗信息的公开也让医院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医疗信息公布后,患者会根据医院的收费标准和医疗效果选择医院。如果你做得不好,病人就可以选择另外一家。无形当中,医疗公开带动了医院收费和服务的标准化,促使各家医院公开公平地竞争,从而促进整个医疗管理系统更加规范,促进医疗机构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发展。
医疗公开不但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权,而且增强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建立医院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了患者和医院的双赢。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疗公开确实很有必要,也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道理很简单:消费者购买东西时能够根据价格选择自己中意的商品,患者就医也希望像消费者买东西一样,能够明明白白地清楚自己的开销。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