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的乡镇干部下乡时“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而农民朋友也是实话实说:“和这样的干部说话无形中有一种距离感。”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身上的“洋气”多了,而“土气”却越来越少了,让群众感到陌生。
由此联想到,有的干部一说下乡,前提是小车接送、有人陪同。有的来到乡下,却不愿意接近农民。虽然他们口头上经常念叨“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却很少进农家门,与农民朋友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仿佛自己高人一等。也有的名为下乡调查研究,只是与基层领导见见面、聊聊天,根本就没有深入群众。至于说扑下身子和农民一起劳动,更是难得一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民中去,摸实情、问疾苦、办实事。要摸清实情,就得与农民推心置腹,打成一片。如果你满身“洋气”、“官气”,坐在土炕上怕弄脏衣裤,爬山头、跑地头、下田间又怕吃苦受累,怎么能让农民掏出自己的心里话?
干部下村,应当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要像亲朋好友或同村邻居那样谈民情、话农事,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干部和群众才能加深理解,增强信任,建立感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干部才能准确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把准农村工作的脉搏。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