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时髦话叫“放松”。紧张工作之余,放松一下神经,调剂一下情绪,活跃一下气氛,有利于保持饱满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身心健康。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经验的领导都注意适时引导同志们放松神经。
但值得警惕的是,在某些地方,放松在“变味”、在“走调”。与其说是放松,不若说是“放纵”。
“放纵”是什么?“放纵”是危险的预兆。比如,搞“今夜不设防”,默认乃至纵容人们进入色情场所,摆开赌博架势,为所欲为。这种所谓“放松”,会把人们引向危险境地。比如,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内地某县一班官员借口外出参观,到旅游景点扮土匪并录像流传,尽管事后当事者自我解释是“放松”一下、“娱乐”一下,然而,其负面影响却是恶劣的。后来,此举引起了群众的强烈批评,行为人也受到了应有的处分。显然,这是由“放松”演变到放纵的恶果。
“放纵”又是脱离群众的表现。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对自己“放纵”恐怕不太在意。但是,这些人的“放纵”,群众往往“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成为他们评价干部的活档案。许多事实证明,领导干部“放纵”一时,其负面影响不会是“一阵子”,恐怕会影响到一辈子。因此,警惕“放纵”、抵制“放纵”与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息息相关。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时刻保持严于律己的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信念。
“放纵”的危害本来是有目共睹,并有前车之鉴的。但是,为何一些人在紧张工作之余,把“放松”与“放纵”混为一谈?从指导思想分析,一些人往往认为“放纵”一下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事实恰恰相反,如同尝禁果一样,尝到第一次的甜头,必然会有第二次,“放纵”一次同样会“放纵”第二次、第三次。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对“放纵”应该坚决说一句:不能开口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不能“放纵”。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情操道德,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党规党纪政纪,这个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言以蔽之,放松神经,有利于调节情绪;但“放纵”无度,会引发灾难。绝不能把“放松”与“放纵”混为一谈!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