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仓廪实衣食足,而且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群众知礼节明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新征程上,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直注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重要内容,强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要求。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决定了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极为繁重艰巨的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应看到,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在所难免,夯实国家物质基础的任务更为艰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沃土。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必须锲而不舍抓实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的篇章。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引导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同时兼顾人民的差异化、多样化文化需求,动员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人民,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让广大群众在丰富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在深化改革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与人民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事业的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是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和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四是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基本平台。要建立健全广泛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保障基层公共文化场馆向老百姓免费开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