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史学家东吴官员谢承,在其编著的《后汉书》中记述道:“李固为太尉,常食麦饭。”李固,字子坚,东汉汉中郡南郑县(今城固县柳林镇李固庙村)人。官居三朝太尉,是 汉顺帝、冲帝、质帝时辅政大臣,以刚直清廉闻名朝野。
麦饭何物?让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先看一下网上的介绍:“麦饭是一种陕西特色小吃,用野菜或蔬菜拌和干面粉,上笼蒸而食之,大抵以野菜为最佳。知名的如槐花、榆钱、荠菜麦饭。麦饭成为一道制作简单、麦香浓郁的乡土美食,更是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绿色食品。”
其实,麦饭古已有之。然而在数千年前的汉代,当时的麦饭却没有现代人说得这么好。汉元帝时期,时任黄门令的史游,曾编过一本“杂记姓名、诸物、五官等字,以教蒙童”的识字课本,在介绍饮食品种时就有“饼饵、麦饭、甘豆羹”,麦饭名列其中。对于汉代的麦饭,唐初大儒、历史学家颜师古注释说:“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野人农夫之食耳。”原来,汉代人所食的麦饭, 是将麦粒上石磨碾成合皮粉碎状, 再与菜蔬拌和而炊之。这样制成的麦饭自然是粗劣难咽的, 也只能成为“野人农夫”的食物。唐宋之后,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渐由城市进入乡村,因此,即使到了唐宋时代,麦饭仍被视为粗野之食,上不了高官贵族的餐桌。归园田居的南宋诗人陆游,曾写有“瓦盆麦饭伴邻翁”“麦饭不餍常面槁”“一盂麦饭掩柴关”等涉及麦饭的诸多诗句,以及宋代诗人邵定翁所写的“麦饭熟,儿莫哭,阿爷捣麦麦煮粥”,均可以为证。
这就明白了史学家谢承为什么要在史书中记载:“李固为太尉,常食麦饭”的良苦用心。原来高官食麦饭,在两汉三国魏晋时期是清廉的体现。北宋类书《太平御览》引《孟宗别传》记载, 三国时期,东吴光禄大夫孟宗,一次赴宴时被人灌酒后呕吐。时人怀疑他的清廉,吴主孙权便派人查看其呕吐物,发现竟全是粗食麦饭,令吴主十分震惊。须知,此时孟宗正是主管酿造和为宫廷准备膳食的官员,于是孙权发出“孟宗清廉如此”的赞叹。北魏时,官至左光禄大夫的卢义僖,《后魏书》上赞誉其“性清俭,不营财利。虽居显位,每至困乏,麦饭蔬食,忻然甘之”。因此,谢承“李固为太尉,常食麦饭”的记载,是要告诉人们身居高位的太尉李固是位清正廉洁的人。
常食麦饭是李固一贯的廉洁品德写照,而这与当朝外戚专权的大将军梁冀生活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后汉书·梁冀传》说:“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唐代诗人李贺《东洛梁家谣》诗中描述,梁冀出游所食竟是“丹穴取凤充行庖,貜貜如拳郍足食”,即丹穴中的凤凰和小如拳头的山猿之肉。《山海经》上说“丹穴之山,有鸟名凤凰,自歌自舞”, 为世间珍禽。北宋《益部方物略记》载:“貑玃出邛蜀间,与猿猱无异,但性不躁动,肌质丰腴,蜀人炮蒸以为美味。”诗人夸张地揭露了大将军梁冀出游之时,以人间奇禽异兽饱其口腹的奢侈事实,更显 太尉李固的清廉。而大贪官梁冀,最终落得个被皇帝诏令诛杀,没收所敛之财,以充国库,为天下百姓减免一半税赋的大快民心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