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俭以修身 廉以养德
打印

 

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品读:勤俭可以修身,廉洁对于干部来说可以积德。而积善的家庭往往兴旺而人才辈出,勤俭的处世方式也是齐家乃至兼济天下的基础。但是勤俭和奢侈这一对矛盾,自中华民族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存在。奢侈和勤俭所代表的两个阶层,也在社会运动中从事着压榨和反压迫的循环和上升的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对立的阶级已经消失。然而,勤俭和奢侈这一组矛盾却依然存在。

勤俭的生活,虽然朴素无华,但是它并不会过多地影响到生活的质量。能够在富足的生活中保持勤俭作风的人,一定是智慧的一类人。简朴的生活,摒弃了生活的杂音,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宁。心静则神明,智慧由此而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饥饿感、劳动的疲倦感之外,民众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不适。物质的短缺,甚至并没有影响到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相反,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正是出现在那一个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

改革开放在物质、文化娱乐等层面带来的巨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这也在内心深处微妙地改变了民众的心理。新时代下,在富足的生活中倡导忆苦思甜,提倡艰苦奋斗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从家风建设的角度看,营造朴实的家风氛围,也是塑造淳朴善良人性的第一步。从简朴走向奢侈只是一念之间的事,但是要从奢侈的观念里回归到勤俭,则是要经历阵痛的蜕变才可能实现。

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们,似乎再也回不到了过去。他们甚至找不到了苦中作乐的感觉,时代改变了物质世界也改变了他们。从勤俭的生活走向相对富足的生活相对容易,通过双手的勤奋,假以时日终究会实现。这一点,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是,如何让民众在富足的生活中仍然保持“安贫乐道”的精神,则是摆在时代的一个新的问题。

家风文化的建设,将会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核心切入口。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同时也是最纯粹、给人影响最为深刻的一个组织形式。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风气的养成,对于家庭成员价值观、处世习惯的塑造是根本性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家风建设其实也是一样,良好的家风塑造需要日复一日的经营,但是不良习气的形成和蔓延则像病毒式地扩散并且侵蚀一个家庭中原有的精神风貌。俭以修身,廉以养德。无论是作为普通家长还是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都是适用的。

(江西众盛庆典礼仪有限公司 张泽政)


上一条:让好家训时代相传
下一条:善读书者 须视书如水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