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由“掉价”引发的思考
打印

  党员干部的好榜样郑培民,生前到基层视察工作时,总是到路边的“鸡毛小店”填饱肚子了事。他还爱在农民家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饭食也嚼得津津有味。这在某些人看来有些“掉价”,但郑培民倒不以为然。

   “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住陋室、吃菜团,强忍肝痛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不因为焦裕禄骑的自行车破、穿的衣服旧而认为他不像“官”,反而从他身上看到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战胜贫困的希望。

  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牛玉儒,经常“打的”或步行到街上和农贸市场调查研究,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他还把自己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留给市民,让老百姓有什么困难直接找他。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领导干部也是“掉价”,但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敬重的恰恰是这样的领导干部。

   “掉价”不“掉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干部出门没专车或车的档次低了点,就感到“掉了官价”。有的因公外出到饭店吃饭,饭菜便宜了点,就觉着失去了身份。有的囊中拮据,却非要充阔,讲究什么时尚、高档、新潮,不然就怕人家说“掉价”。凡此种种,说到底,无非是把工作讲条件、交往讲排场、生活讲阔气,当成了“足价”,而把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廉洁奉公的传统美德视为“掉价”。

   其实,那些“当了官就要坐好车、甚至坐豪华车去视察灾区、吃美味佳肴研究扶贫”的领导干部,倒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什么地位。毫无疑问,像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那样无私奉献、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掉价”,老百姓会永远记住他们。

文章来源: (中国廉政报道网)


上一条: 用法律手段惩治商业贿赂
下一条: 欣闻“给外来工寄贺卡”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