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某省省委书记批评一些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不会说话”,“在很多场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即“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种现象令人思索。
按说,若论文化,时下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负责同志,大多是本科生,起码是大专生;若论阅历,官至科处级以上级别,已接触上上下下不少情况,也积累了方方面面的资料,怎么会在群众面前“失语”呢?该省委书记指出的这种现象之所以令人深思,在于这些干部难以与群众沟通,这也就意味着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很难得到贯彻,意味着这些干部与群众有隔阂。因而,怎样与群众加强沟通和交流,以取得共识,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与群众沟通交流,既有个感情问题,也有个“讲话能力”的问题。就是如何向群众表达,如何与群众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讲话能力之重要,在于让自己讲的话能使听者入脑入心,引起共鸣,使群众听懂政策、听得进你讲的道理。
对提高“讲话能力”,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做得非常出色,为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做出了榜样。他们往往只是一次谈话、一次演说,就能在群众中引发共鸣,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领导干部讲话的力量,来自对群众切身利益的了解和理解。比如,对农民工群体,就得了解和同情他们的遭遇,就要如何使其避免遭受歧视,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难题,这样做了,与其讲话自然会“投机”。又如,对待困难群众,官员应该到他们家中去看一看、问一问,听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样做了,群众就会心顺,对话也容易进行。再如,对待青年学生,应当顾及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特点,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脚踏实地为祖国贡献力量。假若你下车伊始,对他们这也指责、那也批评,就不可能谈得进去。至于对待老干部,因为他们有经验、有贡献,应该尊重、关心他们。假若你趾高气扬,一副“钦差”派头,十有八九会给你顶回去。由此来看,成功的讲话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言到好处,使群众听后开怀,从而达到沟通思想的目的。
领导干部需要对提高“讲话能力”,作出一番艰苦的努力。比如,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坚持宗旨,深入群众,与群众的感情亲近起来;要学习理论,熟悉政策,使自己的头脑丰富起来。这样,与群众谈话交流,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不至于出现没啥话说的尴尬局面。
领导干部的“讲话能力”也事关执政能力,不是小事一桩。
文章来源:(中国廉政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