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登录入口首页

吾乡高逸第一流
打印

北宋初期的名士田诰,齐州历城(今济南历城)人,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文思敏捷,倚马千言,才子声名,不胫而走。

若干年后,文人雅士仍津津乐道于他写作的癖好,构思时,他一定要钻到人迹罕至的草丛中,让大自然的空阔、寂静和生命的气息叩开灵感的闸门,珠玉般的文字便喷泉一样跑着跳着在他的心头铺开,这时,他便飞也似的跑回书桌,妙笔佳章,顷刻而就。这不是笔者的夸张,《宋史》有载:“田诰者,好著述……每构思必匿深草中,绝不闻人声,俄自草中跃出,即一篇成矣。”

以这样的好根底投于高士门下,精心打磨,必成大器。陈希夷就是这样的旷代高士,他倾囊教授田诰先贤经典,讲解其中精要,尤其对南朝文学批评家锺嵘的《诗品》讲得最为用心。《诗品》共三卷,选汉代至南朝梁的122位五言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一一予以品评,堪为历代诗话之祖。

田诰心无旁骛,日夜揣摩,诗文长进极快,既深得古意,又不落窠臼,以清丽名于当世。北朝文学家颜之推认为评判一篇文章成功与否有四个标准,其中“义理情致”最重要,他说“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而田诰之文,以深厚底蕴被时人评价已达“理致高古”之境。

田诰出师之后东游,来到济南城东边一个叫明水的小城(今属济南章丘),这是一座可爱的小城。水秀美,泉灵动,与城内古色古香的幽雅建筑相映生辉,宛如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水墨画。还有一种美丽珍贵的金钱松为这幅水墨画增色不少,特别是其叶片别有特点,形窄而长,柔软如棉,夏天碧绿如墨,秋后金黄似菊,微风拂过,沁人心脾。晨雾中一棵棵金钱松,一如拉长的水滴,“水树”之名遂生。赏水中游鱼,听枝头鸟鸣,田诰深深陶醉于幽静古朴的水城美景中。与此美景相伴,夫复何求,遂决定不再他往,“将隐居焉”。

然而,好友徐铉的一纸素笺让他从酣梦中猛醒,“负鼎叩角,顾庐筑岩,各由其时,不失其道,在我而已,何常之有!”徐铉亦为当时一流人物,他校订的《说文解字》今天还在使用。徐铉用四个先贤的典故婉转相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用,现在正是“志在经世”的你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良机。

当初,伊尹背着饭锅进言成汤,被任命为相;宁戚拍着牛角吼歌得见桓公,授为大夫。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三分天下;武丁寻访到以版筑为业的傅说,殷国大治。或为毛遂自荐,或是精诚访求,这四位先贤都获巨大成功,成千古佳话。

徐铉寥寥数语,语重心长。田诰“遂决高蹈”,走出“桃花源”,筑庐授徒。淳化年间(990年—994年),田诰在济南章丘的百脉泉畔开馆讲学,名曰“百脉精舍”。田诰获名师教导,交游甚密的文朋诗友又都是徐铉、王禹偁这样的海内大家,学养深厚自不必说,况且他早已是声名鹊起的高士。因此,前来拜师求学者络绎不绝,从学者常数百人。

田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俊彦辈出,宋维翰、许衮、韩丕等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他们在庙堂之上盛赞其师学问精纯馨雅,朝廷闻其贤誉,公车征召,无奈“及门而卒”。

吟诗作赋,教授学生并非他学术生活的全部,针对黄河水患,他曾编纂《禹元经》三卷十二篇,总结治黄经验,提出治黄方略,对朝廷治黄多有裨益,时人亦称赞他有治水才能。清代学者王士祯对田诰推崇备至,盛赞他是“吾乡高逸第一流”。


上一条:为民舍己
下一条:张南生将军和他的日记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sitemap、网站地图